2021考研大綱:云南大學632-社會學基礎科目考試大綱

眾所周知,考研大綱是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命題的唯一依據,也是考生復習備考必不可少的工具書,規(guī)定了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相應科目的考試范圍、考試要求、考試形式、試卷結構等權威政策指導性考研用書。今天,為了方便考研的小伙伴們,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1考研大綱:云南大學632-社會學基礎科目考試大綱”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備注:本考試科目為0303所有考生考核使用,也就是改為所有社會學一級學科下的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民俗學等二級學科必考科目。
 
(研究生招生考試屬于擇優(yōu)選拔性考試,考試大綱及書目僅供參考,考試內容及題型可包括但不僅限于以上范圍,主要考察考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查目標
 
全日制攻讀社會學碩士專業(yè)學位入學考試社會學科目考試內容包括社會學一級學科目錄下的社會學、社會工作、人類學、人口學、民俗學等專業(yè)方向,要求考生系統(tǒng)掌握社會學學科的基本知識、基礎概念和方法,并能運用相關知識和方法分析、解決社會學的實際問題。
 
二、考試形式與試卷結構
 
(一)試卷成績及考試時間
 
本試卷滿分為150分,考試時間為180分鐘。
 
(二)答題方式
 
答題方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內容結構
 
社會學基礎    150分
 
(四)試卷題型結構
 
名詞解釋題:5小題,每小題6分,共30分
 
簡答題:    2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
 
分析論述題:3小題,每小題 30分,共90分
 
三、考查范圍
 
社會學基礎
 
(一)考查目標
 
1.掌握社會學的基礎知識,了解社會學研究領域的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2.激發(fā)對于社會學的興趣,為進一步學習和研究社會學打下基礎;
 
3.學會運用社會學的觀點、社會學的概念和理論分析、認識社會現(xiàn)象,解決社會問題;
 
4.通過學習社會學,增強個人適應社會的能力。
 
(二)考查內容
 
一、社會學的對象與學科性質
 
1.什么是社會學
 
社會學的產生與發(fā)展、社會學的研究對象、社會學的研究方法
 
2.社會事實
 
社會學研究的對象。指可以度量或其因果可以度量的社會總體現(xiàn)象。超越于個人和個人行為;并以外在的形式“強制”和作用于個人行為,即對個人有約束作用;普遍地或廣泛地貫穿于一個社會中,即社會事實是共有的,不是唯一的個別特征。社會事實是“事物”,它不能用生理學、個體心理學的觀點來解釋,只能用其他社會事實作因果解釋。
 
3.社會學奠基人物及其基本觀點
 
孔德確立了實證主義哲學,認為社會學的目標就是發(fā)現(xiàn)社會“不可更改的規(guī)律”,以及在此基礎上建立新的秩序。
 
斯賓塞認為,社會就像一個有機體,由簡單向復雜進化,各部分具有各自的功能。
 
馬克思認為,社會是由沖突而形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資本剝削無產者剩余價值產生的,其病癥在于資本主義造成嚴重的階級分化,應通過階級斗爭達成人的解放,直至自由人的聯(lián)合。
 
涂爾干認為,社會是由宗教集體情感形成的,現(xiàn)代社會是有機團結的社會分工形成的,其病癥在于社會分工紊亂、強制社會分工泛濫導致社會失范,應通過職業(yè)倫理教育和法律加以規(guī)范。
 
馬克斯·韋伯認為,現(xiàn)代社會是新教徒資本主義精神推動資本積累、社會理性化形成的,病癥在于形式理性壓倒了實質理性,到處是沒有心肝的專家,出路在于每個人恪守職業(yè)倫理。
 
二、社會學三種常見理論視角
 
1.功能主義視角
 
這一視角中包含了三個要點:
 
第一,社會與生物有機體一樣都具有結構。一個動物由細胞、組織和器官構成;與其類似,一個社會由群體、階級和社會設置構成。
 
第二,與生物有機體一樣,一個社會要想得以延續(xù)就必須滿足自身的基本需要。例如,一個社會必須要有能力從周圍的環(huán)境中獲得食物和自然資源,并且將它們分配給社會成員。
 
第三,與構成生物有機體的各個部分相似,社會系統(tǒng)中的各個部分也需要協(xié)調地發(fā)揮作用以維持社會的良性運行。信奉者都堅持任何系統(tǒng)都會自然地趨向均衡或穩(wěn)定的觀點,同時,社會中的各部分對社會的穩(wěn)定都發(fā)揮了一定的功能。因此,從功能主義的視角來看,社會是由在功能上滿足整體需要從而維持社會穩(wěn)定的各部分所構成的一個復雜的系統(tǒng)。
 
當代功能主義把社會看作是一個由道德價值觀上的共識來規(guī)范的一種特殊的有機體。功能主義還是英國文化人類學的創(chuàng)建者們所持的主要理論視角。在美國,功能主義被發(fā)展為社會學分析中一個全面而系統(tǒng)的理論:一個社會只有滿足了四個基本需求,才能發(fā)揮其功能,也就是說才能維持其秩序和穩(wěn)定。其改進理論強調,從分析社會結構中的一個特定單位入手,社會系統(tǒng)中并非所有組成部分都發(fā)揮著正功能,當社會結構中的某一單位阻止了整個社會或其組成部分的需求滿足時,它則是反功能的。
 
功能主義在許多問題上受到了批評,批評家指責功能主義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社會的不滿和社會沖突。
 
2.沖突論視角
 
在古典社會學家,特別是馬克思等人有關沖突的思想的基礎上,批評和修正結構功能主義的片面性,認為沖突是一種社會結合形式,沖突具有正功能和負功能。在一定條件下,沖突具有保證社會連續(xù)性、減少對立兩極產生的可能性、防止社會系統(tǒng)的僵化、增強社會組織的適應性和促進社會的整合等正功能。
 
沖突論有三個重要分支:
 
①辯證沖突論,以達倫多夫為代表,認為社會內部權力分配不均是產生沖突的根源,沖突是社會生活中自發(fā)的、普遍的、基本上不能消除的因素,它應得到國家和社會的承認,并使其制度化。
 
②積極功能沖突論,以科塞為代表,認為沖突對社會的組合、 保持群體團結、鞏固人際關系、控制社會變遷等有重要的積極作用,具有促進相互理解的功能。
 
③一般沖突論,以博丁為代表,認為沖突是由財富的匱乏和道德的淪喪引起的,主張克服和限制沖突,并把克服沖突的希望主要寄托于對抗各方的理智、道德和相互諒解上。
 
3. 互動論視角
 
社會互動即社會相互作用,是指在一定的社會關系背景下人與人、人與群體、群體與群體等在心理、行為上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動態(tài)過程。強調其動態(tài)性。
 
互動理論認為,社會并不是外在于人的某種客觀存在的模式或制度體系。社會不過是人們的互動行為模式化了的互動。“模式化”的內容扎根于人頭腦中,表現(xiàn)為人們的“角色互動”行動中。個人與他人結成有多少種互動關系,對個人來說,就有多少種“社會”。因此,在互動理論看來,社會是具體的、微觀的。社會變遷,是人們的“需求”、“動機”、“價值觀念”以及人們的社會行為發(fā)生變化,導致原有的“互動模式”的內容發(fā)生變化。
 
三、人的社會化
 
1.社會化概述
 
社會化的定義、社會化在人與社會相互關系中的作用、社會學研究社會化的三種角度
 
2.社會化的生物基礎
 
人具有思維能力、人具有語言能力、人具有學習能力、人有較長的生活依賴期
 
3.社會化的社會機構
 
家庭、學校、工作單位、同齡群體、大眾傳播媒介和社區(qū)等。
 
4.社會化的過程和內容
 
社會化過程的劃分、社會化的基本內容
 
四、社會互動
 
1.社會互動的涵義與類別
 
2.社會互動的理論
 
符號互動論、社會交換論、擬劇論、人際互動理論
 
3.集合行為
 
集合行為的一般特征、集合行為的理論、幾種典型的集合行為、集合行為與社會運動的區(qū)別
 
五、初級社會群體
 
1.社會群體概述
 
什么是社會群體、社會群體存在的基礎、社會群體的類型(共同利益社會、種族、族群、民族等)
 
2.社會群體結構及其作用過程
 
群體凝聚力、群體規(guī)范、群體內部關系、群體領導與決策
 
3.初級社會群體
 
初級社會群體研究的發(fā)展、初級社會群體的基本特征、初級社會群體的形成條件、初級社會群體的功能、當代中國社會轉型期的初級群體
 
六、家庭
 
1.家庭概述
 
家庭的概念、家庭的起源與發(fā)展、家庭形成的基礎——婚姻
 
2.家庭關系與家庭結構
 
家庭關系、家庭結構與類型
 
3.家庭的功能
 
持續(xù)、專一地滿足性生活、生育子女,教育子女以及贍養(yǎng)老人、組織家庭成員的生產與消費、提供家庭成員休息和娛樂的特殊場所,滿足家庭成員感情和精神生活的需求
 
4.轉型社會中的家庭
 
轉型社會中家庭的變化趨勢、轉型社會中的家庭問題
 
5.家庭的未來
 
馬克思主義的觀點、非馬克思主義的主要觀點
 
七、社會組織
 
1.社會組織概述
 
社會組織在現(xiàn)代社會中的地位、社會組織的涵義與構成要素、社會組織的分類、社會組織的運行過程
 
2. 社會組織的目標
 
組織目標的涵義與分類、組織目標的制定和實施、影響組織目標的因素、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與評估
 
3.社會組織的結構
 
組織結構的涵義、組織的正式結構、組織中的非正式結構、我國社會轉型期的組織結構
 
4.社會組織的管理
 
組織管理的涵義、組織管理理論的發(fā)展、組織管理的方式、官僚主義問題
 
八、社會分層與社會流動
 
1.社會分層概述
 
社會地位及其差別、社會分化及其類型、階級、階層與社會不平等
 
2.社會分層研究的兩大理論傳統(tǒng)
 
馬克思主義階級理論、西方社會學的分層理論
 
3.正確認識我國現(xiàn)階段階級、階層狀態(tài)
 
對我國社會結構進行分層研究的必要性、我國現(xiàn)階段的平等原則及其實施過程
 
4.社會分層研究的主要內容
 
分層的方法和標準、層內關系和層間關系的定性研究、對多元分層結構進行量化分析、在社會轉型中調整社會分層結構
 
5.社會流動
 
社會流動的涵義、社會流動的類型、影響人們獲得社會地位的因素、合理的社會流動是社會良性運行的重要協(xié)調機制
 
九、社會制度
 
1.什么是社會制度
 
社會制度的涵義、社會制度的構成、社會制度的特征、社會制度的類型
 
2.社會制度的功能分析
 
社會制度的功能、考察社會制度功能的角度
 
3.社會制度與社會轉型
 
經濟制度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政治制度與社會轉型、教育制度與社會轉型、宗教制度與宗教政策
 
十、社區(qū)
 
1.社區(qū)概述
 
社區(qū)概念的涵義、社區(qū)的類型、社區(qū)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2.社區(qū)與社會的差別
 
3.社區(qū)自身的協(xié)調發(fā)展
 
地域環(huán)境與社區(qū)發(fā)展、社區(qū)發(fā)展中人的因素、文化與社區(qū)發(fā)展
 
4.社區(qū)互動與協(xié)調發(fā)展
 
城市的興起與城市化、城市社區(qū)與鄉(xiāng)村社區(qū)的差異、城鄉(xiāng)協(xié)調發(fā)展的理論、轉型期社區(qū)的協(xié)調發(fā)展
 
5.鄉(xiāng)土中國中的“差序格局”
 
費孝通分析傳統(tǒng)中國社會結構的概念,指發(fā)生在親屬關系、地緣關系中的,以自己為中心像水波紋一樣推及開,愈推愈遠,愈推愈薄且能放能收,能伸能縮的社會格局,且它隨自己所處時空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圈子。
 
十一、社會變遷與社會現(xiàn)代化
 
1.社會變遷
 
社會變遷的涵義、類型、影響因素、根源與機制、有計劃的社會變遷與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宗教與社會變遷、文化與社會變遷、全球移民、移民與族際互動、全球化與社會運動
 
2.社會現(xiàn)代化
 
社會現(xiàn)代化的概念及由來、社會現(xiàn)代化的涵義
 
3.社會現(xiàn)代化過程的基本特征
 
現(xiàn)代化過程的一般特征、發(fā)達國家現(xiàn)代化的新趨勢、發(fā)展中國家現(xiàn)代化的特點
 
4.我國的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
 
中國現(xiàn)代化的歷程、中國現(xiàn)代化的目標、中國現(xiàn)代化的模式選擇。
 
5.后現(xiàn)代主義
 
后現(xiàn)代主義社會理論是以現(xiàn)代主義作為一種社會學概念和研究方法,挖掘后現(xiàn)代主義思想中所蘊含的社會學觀念,并直接運用到現(xiàn)實社會結構、社會互動、社會關系、社會組織等社會學領域,對傳統(tǒng)的社會學理論進行改造的理論。該理論雖不是一個統(tǒng)一的體系,但其依然具有大致共同的內容和主要特征,表現(xiàn)為消解傳統(tǒng)社會學對于社會結構、社會分層、社會組織的理解方式,對“客觀的、可觀察的、可觸知的、可控制的空間”提出詰難。在對社會的微觀分析中,強調差異、多元、片段、異質分裂;注重分析現(xiàn)代權力運作和制度的復雜性;對社會系統(tǒng)、社會概念加以拒斥,對在社會生活中起決定作用的資本、國家、階級、制度等社會因素進行重新理解。
 
十二、社會問題
 
1.社會問題概述
 
什么是社會問題、社會問題的一般特征、社會問題的基本類型
 
2.社會問題的理論解釋
 
社會病理學、標簽論、價值沖突論、社會解組論、建構論
 
3.中國社會轉型期的社會問題
 
當代中國社會問題存在的普遍性、兩大類型的社會問題、正確認識轉型社會中的社會問題
 
十三、社會控制
 
1.社會控制概述
 
什么是社會控制、社會控制的一般特征及其類型、社會控制的功能、社會轉型與社會控制
 
2.社會權威的類型
 
傳統(tǒng)型權威、克里斯瑪型權威、法理型權威
 
3.社會控制體系
 
社會控制手段、社會控制的基本過程、社會控制的維度、政府與現(xiàn)代民族—國家、國家的概念、民族主義與民族—國家
 
4.越軌行為與社會控制
 
越軌行為的涵義及其類型、越軌行為產生的原因、越軌行為的控制
 
十四、社會工作與社會保障
 
1.社會工作概述
 
社會工作的基本涵義、社會工作的起源和發(fā)展、社會工作的功能與價值
 
2.社會工作的對象、內容和方法
 
社會工作的主要對象、社會性工作的主要內容、社會工作的主要方法
 
3.社會保障概述
 
社會保障的涵義、社會保障的構成、社保障的歷史沿革、社會保障的基本模式、建立社會保障制度的意義
 
4.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建立與完善
 
新中國社會保障制度的成就、現(xiàn)有社會保障制度存在的問題、社會保障制度改革及其方向
 
 
1.《社會學概論》編寫組:《社會學概論》,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2.安東尼·吉登斯:《社會學》(第五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版。
 
3.彼得·伯格:《與社會學同游》,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版。
 
4.齊格蒙特·鮑曼、蒂姆·梅:《社會學之思》(第3版),上海文藝出版社2020年版。
 
以上就是“2021考研大綱:云南大學632-社會學基礎科目考試大綱的相關內容,更多考研信息,請持續(xù)關注。

X

掃碼添加獲取各院校復試名單及錄取名單

【版權與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的內容除非來源注明研線網,否則內容均為網絡轉載及整理,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文章由本站編輯整理發(fā)出,僅供個人交流學習使用。如本站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聯(lián)系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

責任編輯:史夢潔